陈新光: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 -凯发k8国际娱乐网址

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2017年中国经济运行实现“开门红”
陈新光
2017年02月05日

2017年2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1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1.3%、54.6%,二者均处在高于50%临界点的扩张区间,其中,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2012年以来同期高点。

经济开局良好,延续经济稳中向好态势

从2017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析,可以看到1月份中国经济运行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平稳扩张、供需均衡。虽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但1月份制造业pmi依旧追随前3个月的脚步,保持在51.0%以上,延续平稳扩张态势,明显高于去年同期。从进出口来看,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为50.3%和50.7%,分别高于上月0.2和0.4个百分点,均小幅回升且连续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从企业预期来看,1月企业预期指数为58.5%,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相比去年同期高出7.2个百分点;二是实体经济稳中趋好。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pmi为52.7%,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继续高于临界点;中型企业pmi为50.8%,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但小型企业pmi为46.4%,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仍位于收缩区间;三是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在1月份的数据中,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5.7%,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表明高技术制造业呈现加速扩张态势,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

作为经济先行指数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1月份延续了平稳态势,连续6个月站上50%的荣枯线,而且是2012年以来同期高点,延续平稳扩张态势。与之前的预期相吻合,意味着2017年中国经济平稳开局。正如许多专家学者所分析:2017年经济开局良好,表现在供需基本面平衡、经济结构优化、外贸进出口稳步回升、企业预期良好,充分说明中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延续了平稳扩张态势。

一月份经济运行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2017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的数据分析来看,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受春节假日因素影响,制造业生产和市场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但供需仍然保持稳定增长;二是从具体数据来看,在调查的21个行业大类中,虽然一些行业pmi指数有所下降,但仍有13个行业pmi指数保持在50%以上,从下降的行业来看,主要是产能过剩、高耗能和高污染的行业;在非制造业方面,受春节假日影响,企业开工率有所降低,建筑业回落;四是从调查结果看,1月份仍有超过四成企业反映资金紧张和市场需求不足。

1月份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虽然延续了平稳态势,但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降低融资成本和扩大有效需求依然是巩固实体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因素。许多专家学者进一步指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很大,外部环境呈现不确定性。2017年经济开局良好,并不意味着经济会马上反弹。要建立真正的市场规则体系,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超过四成的企业面临着资金紧张和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所以如何降低成本和扩大内需还是我们当前维持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因素。当下要激活小微企业,提振实体经济,这是未来的一项重点系统性工程;二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呼唤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如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竞争不充分、高税费等问题存在,增加了生产经营成本,导致技术进步的动力不足。未来要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盈利空间,激活微观主体的活力;三是生产指数回落,主要表现在高能耗企业和过剩产能方面,高技术制造业不降反升,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高技术制造业其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增速和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但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和体量还不大,这将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空间。

国际权威机构看好中国经济

进入2017年,多家国际组织相继发布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一致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中国2017年经济增速预期大幅上调0.3个百分点至6.5%;世界银行下调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0.1个百分点的同时,维持中国经济增速6.5%的预期不变;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7年1月17日发布的《201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称,全球经济仍面临低增长和贸易萎缩等问题,但中国经济有望维持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需求和宽松的财政政策。中国在研究和开发、教育和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投资,既促进了社会和环境进步,也有助于生产率提高。此外,摩根大通、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也发布报告,一致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将进一步企稳,经济有望维持在6.5%的增长。其中的分析都认为,当前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已经取代投资成为头号动力,消费和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贡献持续上升,中国将继续成为亚洲各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稳定锚”。

当下,国家政策调控应着重于改善市场环境,提高微观经济活力。微观活力提高了,宏观经济稳定才有坚实基础。一方面,要适度扩大总需求,增加企业订单;另一方面要推进供给侧改革,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改善企业盈利状况。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新旧动能转换,新的动能尚在培育之中,未来还要主动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与全球的产业分工与重组当中,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推进高科技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升级。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