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就业方式,更催生着中国的产业结构产生巨大的变化。可以说,眼下,数字经济在中国已经无孔不入了。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在高速互联网架构下,人们在一部手机上便可以操控着从生活的衣食住行到学习、工作等各个层面的不同需求。数字经济不仅让生活变得便捷和智能,让海量的资源做到了共享和互通,更由于时空界限的压缩和投入产出比的提高让社会经济发展变得更加高效。
高速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金融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数字经济应运而生,由于数字经济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管理模式、凯发k8国际娱乐网址的支付方式、交易模式、服务模式、教育模式等等,从而带来了低成本、跨时空、高效率、优质服务等特点,从而革新或颠覆了传统的经济形态,其惠及民生的普及速度和无孔不入的产业渗透能力都是不可想象的。
数字经济的发展令人感到震惊。你看,2020年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就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高达38.6%。而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5万亿元,数字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超过40%。有关机构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0年的10年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增长4.12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06%。包括广东、江苏、山东等13个省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北京、上海数字经济占gdp比例超过50%。可以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型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为数字经济的崛起奠定基础。近年来,包括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发展迅猛。目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市,超过97%的县城和40%的乡镇。截至去年底,全国5g基站数超过140万,其中共建共享的5g基站超过80万个,5g网络已覆盖全部的地级市,超过98%的县城城区和80%的乡镇镇区。全国在建的5g 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800个。
在过去10年间,对人们生活方式改变最大的莫过于网购。自2013年起,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高达130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而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跨境电商规模达到1.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近10亿网民的大国来说,拥有近8亿网购用户,他们成为数字经济强有力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指尖点击间变完成了网购、海淘;一个网红直播带货销售可以在一天之间聚集起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销售业绩;在电脑和手机上便可以做远程视频会议、办公;一位优秀老师可以在网上面对成千上万网课听众;偏远地区的患者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接受北上广名医的诊治;远程遥控、无人驾驶、虚拟现实也正向人们的生活中走来。智慧工厂、数字车间、直播带货、小视频等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由电子商务所形成的“消费链”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融合为完整的数字经济链,而依托信息技术、大数据、高端装备、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相融形成的数字化创新产业链正在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支点。智能化、数字化的浪潮正推动着中国经济迈向数字经济新时代。
的确,数字经济借助新基础设施,特别是依托网络化、智能化的不断升级迭代,并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各种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从而催生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服务,正驱动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巨大变革,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输送着源头活力,更为中国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提供了新优势。
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到2035年,力争形成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这一发展规划为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政策引领和支撑,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上新台阶带来了新机遇。
全国各省市也都相继推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出台了数字经济专项政策,包括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产业规划、补贴政策等等。目前已经有一大批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或产业集群在全国不同地区建立起来,全国已经建立起来的智能工厂或数字车间超过10000家。北京市今年的数字经济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55%,上海则全力推动国际数字之都建设,广东今年的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7万亿元,浙江数字经济规模今年将超过4万亿。山东省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数字经济示范区和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江苏省计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7.4万亿。云计算、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贸易试验区等成为各省市布局的重点产业。许多省市还瞄准量子信息、集成电路、脑科学、空天科技、6g 技术、深地深海等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专项予以突破。
尽管中国目前在数字经济方面发展速度迅猛。但是,目前还面临着许多短板。2020年,我国服务业数字化比重为40.7%,而制造业及农业数字化比重分别为21.0%、8.9%。制造业和农业数字化偏低成为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均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中国通信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对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数字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全球47个国家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2.6万亿美元。美国是数字经济第一强国,2020年规模就达到13.6万亿美元,居第二的中国为5.4万亿美元,德国数字经济规模为2.54万亿美元,日本为2.48万亿美元,英国为1.79万亿美元。而数字经济占gdp的比例美国达到66%,德国为66.7%,英国为65%,相比之下,中国的占比要小很多。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在数字经济的短板正是“十四五”时期需要奋力追赶上去的。
专家认为,中国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重点要在研发、融合、创新、规模等多层面发力。实现数字经济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不断提升在全球数字科技和数字经济领域中的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加快数字技术的交叉融合,以技术集群实现多技术协同效益递增,进而引领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不断创新数字经济发展治理模式,解决好数字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数字鸿沟、平台垄断和新型贫富差距等问题。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市场将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技术投资聚集地,并对全球数字化发展格局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为推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去年国家有关部委相继推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这一心基建的举措将成为中国数字经济上新台阶的重要支撑。
中国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智能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去年,全国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达到了30.8%,3d打印装备同比增长了27.7%,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超过150个,“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2000个。
目前,全国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超1600万家,仅去年就新增注册数字经济相关注册企业710万余家,中国数字经济正迎来新的爆发期,中国数字经济必将迎来由大到强的新时代!(鞠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