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一个德国青年的成功逆袭和沈阳市的未来 -凯发k8国际娱乐网址

吴勇  >>  正文
吴勇:一个德国青年的成功逆袭和沈阳市的未来
吴勇
2016年06月14日

时间:2016年6月13日晚上8点

地点:万派面包烘焙坊. 沈阳市和平区长白岛社区

食物:一杯公羊黑啤和一块德式扭结面包

看着德国公羊黑啤白色的泡沫在杯子里升起然后降落,我思绪万千,因为一个活生生的屌丝逆袭的故事就在面前。

这是一个近60平米的小店,只能摆四张桌子,墙上挂了一副从《中国日报》剪下来的漫画版和字谜游戏 。藏在社区中间,小店一点不起眼。卖的东西也很简单,就是几种德式面包、啤酒和香肠。

店主人是德国青年亚历山大·摩根,2010年出差偶然到了沈阳,结果一见钟情就留了下来。然后在接下来的6年时间里,他在沈阳开了三家烘焙店,在关内还开了两家。

有一次,我和他聊天,聊到是什么让他下定决心在沈阳创业。亚历山大简洁并严谨地回答:因为这里有韩式的、日式的、俄式的餐厅,但是没有一家纯德式的烘焙店,所以就下定决心做了。

做了,然后成功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外国青年逆袭成功。

德国总理默克尔明天即将访问这个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我在思考,这个城市过去百年的经历和在迷雾遮掩后的未来。

沈阳在300多年前成为清王朝的陪都后才开始正式走上历史舞台,和关内动辄上千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没有任何可比性。再加上地处中原文明、草原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交汇处,这个城市就是一个充满了活力和上进心的青年。

虽然年轻,但是近百年来在这里发生的牵涉国运的事件数不胜数。由于地缘、政治和军事原因,从日俄战争到“九一八事变”再到辽沈战役,从新中国装备制造业基地到国企之殇再到东北振兴,这个城市的发展与未来已不是其本身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在未来这个世纪命运的问题。

在全国都遭遇经济下行压力的当下,沈阳的日子并不好过,这让人不由自主想起上个世纪最后10年那段灰暗的日子。当时外媒和港台的耸人听闻的新闻铺天盖地,然后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十年,也是沈阳快速发展的十年。

新任德国驻沈阳总领事卜布博士说,他并不同意关于东北经济破产的观点,因为从更长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看,经济的波动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不需要惊慌失措,关键是找好定位,做好自己。

据说安吉拉·默克尔即将访问两个地方:沈阳故宫和华晨宝马工厂,这似乎蕴含着对沈阳未来发展的启示——珍视自身历史,树立城市独特文化品牌;加强对外开放,扶持海内外大小企业发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个人没有特点很难被记住,一个企业没有独特竞争力就很难在市场上立足,一个城市没有鲜明的人文特色就注定被遗忘。更何况,这些历史文化本身也是独特而珍贵的宝藏,凭借此,古都西安靠历史脱颖而出,千年名城伦敦在欧洲独占鳌头。

曾经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专家范志勇老师聊到长白山生态恢复问题,他说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绝对不是某类物种占统治地位,否则一旦病虫害侵袭将迅速崩溃,而由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共同组成的多样化环境则有更大的弹性和恢复能力。

世界公认的城市管理专家,前纽约市长布伦伯格(bloomberg)强调,未来城市竞争的核心就是创造多元文化的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精英落户。  

沈阳本身就是一个年轻的多元化移民城市,各地各族人民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空间。曾几何时,先民筚路蓝缕,然后有奋勇的男女冲破重重阻挠,最后有来自大江南北的军人、工人和专家,共同熔铸成这座东北中心城市!

感谢德国青年亚历山大的好榜样,让我发现潜藏在城市表面之下的勃勃生机。在安吉拉·默克尔到来和沈阳再次启航之际,祝她永远健康、繁荣!

关于作者:吴勇,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