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企业家精神和东北的未来 -凯发k8国际娱乐网址

吴勇  >>  正文
吴勇:企业家精神和东北的未来
吴勇
2015年06月15日

一九九零年代可能是沈阳乃至东北国有经济最黑暗的时刻,但却是民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具体有一九九一年成立的东软集团,一九九三年的沈阳远大集团和一九九五年的禾丰牧业。以这三家民营公司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在其后二十余年书写了和传统国有机械制造业和石油与煤原材料工业完全不同的传奇故事。

熟知东北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这个时间可能是沈阳乃至整个区域最低谷的时期---大批国企破产,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下岗,甚至全家失业。

东北三省大部分城市是伴随现代大工业发展起来的,比如一汽之于长春,鞍钢之于鞍山。这些骨干企业在赋予城市精神内核的同时,也在固化其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大工业赋予了东北人热情、好客、豪爽的特质,同时也极大束缚了创业与创新精神。

笔者记得当初写的最多的就是‘零就业家庭’---如何让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就业,以确保温饱问题。中国传统的安土重迁思想与计划经济相互强化,很多失业人口不愿意寻找新的方向,而能够迅速转型的人和企业找到了自己的空间。

东软董事长刘积仁是计算机专业老师,远大集团董事长康宝华是普通工人,禾丰牧业董事长金卫东是留校老师。在这个转型的关键时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一个关键问题---东北人能不能经营好企业?东北经济有没有希望?

时至今日,东北经济的民营经济成分已经提高很多,很多人开始创业做生意,据当地工商局数据,民营企业注册数量超过七成。但是,察看省市纳税百强企业,还是以石化、电力、机械等传统企业为主。上规模的民营企业仍然寥寥。

正如健康的森林系统必须是各种树种、灌木、草类毕集,每个物种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持;人工造林因为树种过于单一,在面对病虫害时会无比脆弱。

沈阳乃至东北最大的问题是仍然是经济结构问题,以重工业、原材料为主的行业占据主导,这一点在20年前已经分析论证完毕。

在过去20年,中国有大量的城市兴起,也有不少城市在衰落;正是有金卫东这样筚路蓝缕的企业家们,城市才有了活力与希望,他们是城市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关于作者:吴勇,中国日报驻辽宁记者站站长。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