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上海社区商业发展方兴未艾 -凯发k8国际娱乐网址

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上海社区商业发展方兴未艾
陈新光
2017年02月17日

上海社区商业依托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历经20多年发展,建筑形态已从住宅底商及街铺,逐步演变为集中式购物场所,业态更为复合化,购物环境更舒适,更具体验感。社区商业已从对居民物质需求的满足,发展到对精神层面的满足,发挥了全球流通新引擎的作用。

社区商业各项消费日益社区化

社区商业即社区商业中心以社区编制单元为基础,主要服务于本社区居民,以便民利民、满 足和促进居民综合消费为目标的属地型商业中心。社区商业设施以块状为主、条状为辅,采取相对集中或集中与适当分散结合的布局方式。社区居住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设社区级商业中心,服务半径800-1000米,商业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人均不少于0.9平方米。现代社区商业的消费水平适中,集合了多种业态,购物环境更具体验感,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且与周边居民的互动性更强。昔日的上海商业,是以建设市级的“四街”、“四城”为主。“四街”就是著名的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西路和四川路一条街,如今依旧是上海商业的领头羊,但不再是上海市民购物和消费的首选地,更多的扮演着外埠人士购物消费和旅游观光等角色。“四城”就是著名的豫园商城、徐家汇商城、浦东新上海商城和嘉里不夜城(新客站不夜城)。但原有的“四城”商业区远远满足不了特大城市人口对商业的需求,许多大型住宅区商业设施不配套,甚至是空白点,给市民生活带来不变。

随着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步伐加快,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来上海定居、投资、经营和发展的外籍及港澳台人士超过30万人,出现了许多象古北、虹桥、花木、联洋、大宁等著名国际社区,加之商业新经济、新业态和网络零售商业的兴起,使得上海的社区商业应运而生。以最早的长宁区古北国际社区为例,上世纪末,古北国际社区基本不存在社区商业,外籍人士消费仅在上海几家免税商店,其中最著名是北京东路上的友谊商店,各类品种最齐全。如今,仅国外超市就有法国的家乐福和欧尚、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龙费等大型超市开到了社区,基本上能满足外籍人士的消费需求。随着上海商业的丰富健全,外籍和港澳台的家庭消费,都可以在社区商业解决,一些日常用品也可在日韩等便利店解决,他们称上海的社区商业是“购物天堂”。上海社会的开放程度,从购物和消费不断社区化的趋势也从中可以看出,上海正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而且比西方许多大城市都便捷,受全球化的影响也更深。

社区商业是“三新”经济的集中体现

按照上海2500万人口来算,上海规划商业人均面积已达3平方米,超过国际一般城市1.3平方米至1.5平方米的平均水平。今后上海的商业设施建设更要注重功能定位、业态配比,尽可能实现差异化发展,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因此,社区商业就是近年来上海继大型商超之后重点市政工程,并将社区商业建设作为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政府实事工程抓好并具有创意,体现特色。如杨浦区的中原城市广场,商业中心的外墙上设有巨型攀岩墙,沿街是儿童乐园。工作日傍晚,附近居民下班后过来聚餐;年轻父母领着小孩来上兴趣班,晚上把车停在商场后步行回家,成为居民的“后花园”。类似的“小而没”特色社区商业在上海已超过百家。

上海中心城市即核心城区大力发展“三新”经济,是转变经济增方式的最佳途径,而社区商业的消费水平适中,集合了多种业态,购物环境更具体验感,且与周边居民的互动性更强,极大地促进了消费和方便了消费者。以座落在静安区的大宁国际商业广场为例,现代化的一流商业设施,各个专业品牌店的集聚和一流的服务,也提升了社区商业的人气和地位,使得大宁国际商业广场附近的上海大学电影学院借助与温哥华电影学院合作的商机,提出打造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影视区,实现了“双赢”,也吸引了上海百货业航母――久光百货落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新辟15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早在2008年,大宁国际商业广场就被国家商务部授予“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点”荣誉称号,大宁地区也成为静安区未来打造全球城市核心引领区的新亮点。上海商贸流通产业决策咨询研究资深专家朱桦认为,上海社区商业是有别于传统经济划分模式的一种全新分类模式,主要指楼宇经济、街区经济和总部经济,是“三新”经济的集中体现,是针对城市核心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社区商业是城市消费的新引擎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消费对gdp贡献率64.6%,比2015年高出4.7个百分点。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最具活力的驱动力。2016年,上海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55.76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上海购物中心数达163家,其中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71家,实现营业收入128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社区商业功不可没。根据《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4—2020)》,上海商业的发展将向社区商业倾斜,大型购物中心经历“井喷式”发展阶段之后,未来投资将更趋于理性。这对于社区商业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在互联网的催化下,完全可以抓住消费崛起的新机会,加快上海社区商业的建设和发展。按照《上海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14—2020)》,未来将构建完善“市级商业中心、地区级商业中心、社区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为核心的“3 1”实体商业和“网络终端 网上商店 快递配送”为核心的网络零售商业。至2020年,上海规划商业设施建筑总量控制在7000万平方米至7500万平方米,年平均增长2.6%至3.6%。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特大城市社区商业以其独特优势将吸引国内外投资者。这是因为社区商业在为居民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商机。在投资方看来,社区商业因其便利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电商冲击,发展空间较为稳定,回报率较可靠,这是大型购物中心所无法做到的。可以预见,未来的上海社区商业,将会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品牌化、互联网概念植入、社交平台,更多的场景化和场所感的营造,更多的体验式消费,越来越多融合了线上线下资源的o2o平台,将为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便利服务,也越来越吸引国内外的消费群体。同时,也使上海建设国际化城区的推进速度不断加快,使这座享有声誉的大都市越来越国际化。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