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光:“中国智造2025”推进制造大国转向智能强国 -凯发k8国际娱乐网址

陈新光  >>  正文
陈新光:“中国智造2025”推进制造大国转向智能强国
陈新光
2017年04月18日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制造2025”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智能强国的步伐。

迎来全球价值链重构机遇

目前,中国已是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世界制造强国,仍面临诸多矛盾,存在着三大短板:一是创新能力不强。根据相关统计,我国的创新能力指数(gii)及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在世界上仅处在25名~30名左右的位置。根据2011年统计,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率为21.5%,而工业发达国家都大于35%;二是核心技术薄弱、共性技术缺位。如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的全部发动机均靠进口;三是资源浪费、污染严重。如2010年,我国的gdp约占全世界的7.5%,但却消耗了世界能源的19.6%。我国制造业增加值约占我国gdp的32.6%,但是能源消费却占全国能耗的58.0%,并带来空气和水质的污染。

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中央在2017年经济工作部署中,已明确提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大任务。中国制造业企业要从全球价值链底部开始升级,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沿线重点城市构建企业总部,据此对外适度转移生产、加工、制造环节,形成“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在开拓内需中形成国家价值链,从而把中国丰富、有竞争力的产能逐步转移,从而促使产业向高端升级,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企业的产品质量。

加快推进中国智能制造

当前,智能制造成为全球新一轮制造变革的核心内容和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纷纷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2011年,美国政府正式启动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政府专门建立了由一批“制造创新研究院”组成的国家制造创新网络;德国结合自己的国情,提出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计划,以确保德国的世界制造强国地位;2013年,英国发布了《未来的制造》报告,设立了先进制造、成形技术等7个“高价值制造推进研发中心”。因此,发达国家正以智能制造引领“再工业化”战略。

与历次工业革命类似,智能制造的成熟与拓展是一个系统过程,即在核心投入、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组织变革等方面均出现重大变革,且各方面层层递进并最终形成协同效应。面临工业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举全国之力,脚踏实地,迎头赶上。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对于传统工业化动能减弱、新旧经济增长动能亟待转换的现阶段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的关键期,我们要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最终实现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转型。

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举措

2015年我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中国制造2025》旨在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手段、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来实现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这两大战略的共同重点就是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我国要在五个方面争取经过10年的努力,在2025年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一是夯实基础,加强研究。目前,要凝聚共识,加强基础研究,需要政府主导、产学研用联合,组成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共性基础研发平台;二是推进和实现智能转型。面临新一轮工业革命,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积极推进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三是要积极推行绿色制造。要全面推行生态化、绿色化流程制造工艺,要集成产品生产、能源转换、废弃物再利用等多种功能;四是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五是完善制度环境。科技创新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当前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整体制度环境还有待完善,经济“脱实向虚”问题还比较突出。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推进智能制造的制度环境。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