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森:军人的精神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军营”活动采访后记 -凯发k8国际娱乐网址

杨应森  >>  正文
杨应森:军人的精神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军营”活动采访后记
杨应森
2018年01月22日

(图为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官兵的文艺演出。摄影:杨应森)

去年8月,结束“同心共筑强军梦”的采访,有朋友曾问起我,“采访军营的最大感受是什么?”这次“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军营”采访归来,又有朋友问起了同样的问题。

几乎不加思索,我就告诉他:“最大的感受是‘军人的精神’!”

作为当年曾参加过南疆自卫反击战的一名老兵,每每走进军营、或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我都会自然而然地身着“老式”的绿军装或沒有领章的迷彩服。有的亲属或朋友同样问我:“你转业这么多年咋还老穿军装、省衣钱?” 有的还开玩笑说:“不会是充假军人吧?。”对此,我明确地予以回答:“社会上是绝对不允许‘假军人’存在的,但作为一名老兵对子弟兵的热爱、对部队的‘情结’是你们难以理解的。”所以,前几年,我也把独生愛子送进军校,‘不忘初心’!因而,对“军人的精神”我体会尤深。军人没有精神,就不是合格的军人,军队没有精神,就打不赢任何一场战争。

(图为导弹发射号手正在进行实装操作。摄影:王杰)

军人的精神,是军人应有的信念、思维、情感、意志、品格的集中体现。两次采访、再进军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再次体验到了“军人的精神”!

无论是“同心共筑强军梦”、还是“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军营”的采访,我站在从东北打到天涯海角、抗美援朝的英雄部队战史室里,看着一面面军旗、一枚枚军功章,我就想起了南疆自卫反击战的浓浓硝烟、忆起了在战场上奋勇厮杀的战友。上次在陆军第75集团军某旅的军营,先后赴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的曹建华、曹建平、曹建兴三兄弟对我说,“我们在炮声中吃、在炮声中睡、在炮声中醒,但是,我们必须在炮火中坚守”;这次在火箭军某旅的实训场,看到了火箭军女兵脸涂迷彩、身穿特战训练服,在风雨中或匍匐前行、或冲刺、或对打、或高空越障,跳深水、钻火圈,摸爬滚打,我不由得热血满腔,“军人的精神”,就是在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中产生、用“血与火”培育起来的。

(图为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丫丫·有约”的战友互动。摄影:杨应森)

在陆军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女兵“丫丫”的麦克风前,听到了战士们用“兵言兵语”表达“军人的精神”;在火箭军某旅的导弹发射架前,看到了“导弹兵王”何贤达带领着“精兵”高呼“火箭军能赢!”的那般冲天豪气,我不由得心潮澎湃,“军人的精神”不是自然生成的,它来自于学习、教育,不断灌注的先进思想;它来自于培养、锻炼,反复进行的磨砺锤炼;它来自于传统、榜样,时时进行的言传身教,正因于此,90年来,无论是面对凶残的敌人、还是面对那艰难困苦的环境,我军将士都能保持着旺盛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军人的精神”。

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了军营,“军人的精神”在教育中升华,成为建立在高度政治思想觉悟基础上的自觉行为。“每天练军姿、练操作、强体能,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能坚持?”导弹女兵党娜的回答是,“因为我热爱这身军装,热爱火箭军”;怎么向官兵们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铁甲女兵“丫丫”彭凤瑶的回答是,“我问战友们2018年的目标,也会告诉战友自己的目标,因为我也是个兵”。听到她们的回答,我不由得充满激情,因为我也曾经是一个兵,是一个在战火的硝烟中,用歌声激发起战友和自己“军人的精神”的老兵。

离开部队之前,在火箭军某旅战士文化室里,我在留言本上认认真真地写下了“军魂”两字。

每时每刻,我都没有忘记“军人的精神”…….

(图为作者在火箭军某旅战士文化室里题字。摄影:王杰)

(关于作者: 杨应森,中国日报地方频道主编)

【责任编辑:管理员】
中国日报网特约撰稿人。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