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备受关注的就业群体 -凯发k8国际娱乐网址

章林  >>  正文
高校毕业生:备受关注的就业群体
章林
2024年03月23日

3月21日,笔者随同北京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牵头的每月一题“重点群体就业质量”议题民主监督组,赴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实地调研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展示区和北京高校大学生双选会大厅(2024年海淀区教委所属单位人才供需洽谈会),并参加座谈会,听取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和北京市教委关于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相关介绍。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关乎国计民生,牵动千家万户。要解决好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是关键。北京市高度重视“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将其列入2023年“每月一题”开展专项治理。2023年北京市政协围绕“每月一题”启动了“各界委员齐参与 每月一题聚共识”民主监督,首个议题就是“重点群体就业”。通过对2023年度市民诉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北京市继续将“重点群体就业质量”纳入2024年“每月一题”开展专项治理。北京市政协则继续围绕“重点群体就业质量”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民主监督。

高校毕业生历来是就业群体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切实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了一整套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确保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与此同时,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第一,从总量看,就业压力长期存在。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提高,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处于增长趋势,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再增21万人。2024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预计有29.2万人,同比增加0.7万人,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因此,必须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保持政策连续性,提高针对性,加强就业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合力。

第二,从环境看,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对经济、社会、民生等领域的负面影响短期内较难消除。北京市就业随着经济不断恢复发展,逐步稳定向好,但恢复基础尚不稳定,部分行业企业对就业吸纳能力减弱,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因此,必须强化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坚持鼓励创业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多渠道拓宽就业空间,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第三,从政策看,岗位挖潜空间不如从前。过去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高校扩招缓解就业压力的空间有限。因此,必须统筹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尊重市场规律、把握企业需求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如健全就业激励引导机制,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重点行业就业(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服务外包产业),激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到基层去建功立业等。

第四,从结构看,供需匹配矛盾日益突出。突出表现为企业招工难与毕业生就业难“两难”并存。一是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适应,导致大学生所学专业和求职需求与招聘单位和市场需求之间不完全匹配。这一问题在一些传统工科专业和一些文科专业中尤为突出。二是部分企业用工条件与高校毕业生在工作地域、薪酬待遇、行业前景、专业对口等方面不断提升的就业预期不适应,很多企业提供的条件无法满足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因此,必须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使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推动教师不断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任教能力。

第五,从市场看,部分用人单位依法合规用工的意识依然薄弱。一些招聘单位设置不合理条件,存在性别歧视、学历歧视、年龄歧视、户籍歧视等就业歧视现象;一些招聘单位发布虚假信息,擅自扣押证件或收取不合理费用;一些招聘单位随意延长试用期、超时加班、拖欠工资、随意解除劳动关系等行为屡禁不止;一些招聘单位以服务为名,诱骗毕业生申请求职贷、培训贷、创业贷等,不少是高利贷。这些严重影响了就业质量的提升。因此,必须营造更加规范、公平的市场秩序,严密防范各类违法违规问题,让毕业生权益有保障。

最后,从学生自身看,一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值得商榷。有一部分毕业生过度向往“体制内”工作岗位,也有部分毕业生缺乏职业规划和定位,选择“慢就业”,或是暂时“躺平”。因此,必须为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帮助毕业生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积极主动求职就业。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毕业生不愿意在技能方面和专业领域深耕,更愿意选择入门门槛低、工作灵活、赚钱快的行业。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在就业的选择上可能也会越来越困难,有必要予以跟踪监测。

创业是就业之源,但在鼓励创业的同时,也需要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创业者克服困难,提高创业成功率。通过这次对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的调研,笔者了解到,北京市教委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建成了“一街四园”集聚引领,高校分园“多点”支撑联动,布局合理、政策协同、市校两级互动互补的创业园孵化体系,打造了高校大学生创业北京名片,有效推动了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发展。北京联合大学作为“支撑点”之一,建立了以创新创业培训、创业项目咨询、创业实训指导、创业项目推介、校外资源对接、创业校友服务为主的“六位一体”的孵化保障体系,项目范围涵盖文化创意、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等多个领域。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政府、高校、社会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随着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就业政策实效进一步强化,就业渠道与岗位进一步开发,职业培训质量进一步提升,就业环境进一步改善,就业服务工作进一步改进,必将形成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王晗】
北京联合大学教师,历史学博士,军事学博士后。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