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我国8500万残疾人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路径 -凯发k8国际娱乐网址

陈新光  >>  正文
实现我国8500万残疾人小康社会目标的主要路径
陈新光
2015年02月27日

春节前夕,上海市闸北区举办了首届“残疾人阳光达人”才艺秀决赛,来自全区的19名残疾人入围选手在舞台上展现了自强乐观的精神风貌。参加决赛的节目有独唱、对唱、葫芦丝、口琴、乐队指挥等,智障残疾人刘立平和母亲一起登台表演了定点投篮才艺,刘母说:“我真的没想到自闭的儿子,今天会有勇气登上这个舞台。”家住闸北区的2008年北京世界残奥会,52公斤残奥举重冠军吴国境用一曲《敢问路在何方》,祝福天下的残疾人要自强不息,勇敢的走出自己的辉煌人生。曾获得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博士学位、作曲家、视障残疾人达捷的钢琴独奏更是将“残疾人阳光达人”才艺秀决赛推向高潮。近年来,上海市闸北区政府坚持将残疾人文化建设纳入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通过文化助残项目的设施、无障碍电影的放映、有线电视台手语新闻节目的播放、残疾人征文和摄影比赛的开展,专场文艺汇演的举办等,为全区残疾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收到残疾人的普遍好评。以上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8500万残疾人,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残疾人受到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

   残疾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态。在过去很长的历史时期,残疾人曾经被歧视,甚至被遗忘在社会的角落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残疾人收入水平较快增长,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康复服务不断拓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显著改善。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我国残疾人现阶段的生活状况怎么样?贫困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的处境怎么样?残疾人需要什么帮助?根据中国残联贫困残疾人实名制调查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农村尚有1230万残疾人没有脱贫,260万城镇残疾人生活十分困难。《2013年度中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度全国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7%,雪上加霜的是,残疾人的医疗保健支出较高,进一步降低了残疾人家庭在其他方面的支出,使残疾人家庭的生活质量明显落后。据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鲁勇在一次记者采访中透露,我国统一的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尚在建立完善之中,相关的服务保障内容还没有实现全国覆盖,全国只有18个省份落实了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14个省份落实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张海迪说,如果不尽快建立完善残疾人福利制度,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

实现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基础,这也是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也是时代的主题,在这意义可以说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对残疾人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李克强总理强调:“我国社会事业本身属于短板,而残疾人是困难群体中的困难群体,是短板中的短板。既然有短板,就要补上,而且要优先补上”,“我们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让残疾人掉队。要让残疾人的生活更加殷实、更有尊严。”全国政协多年来持续开展相关调研,呼吁推动残疾人困难问题的解决。2014年,全国政协副主席陈晓光率调研组赴辽宁、浙江两省开展调研,2015年全国政协第二场双周协商座谈会主题就是围绕“残疾人权益保障”积极建言献策。最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的通知,对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帮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同奔小康生活做出了部署,并从2015年1月日正式在全国对3000万持证残疾人开展了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这些重大部署将对残疾人事业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千千万万残疾人及其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意见》的通知,到2020年,实现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帮助残疾人共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一目标,这也是当前我国残疾人工作的头等大事,笔者参加了上海市闸北区全国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的全过程,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和与残疾人的座谈交流,在此基础上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加快推进我国残疾人小康进程的主要路径有:

一、尽快建立“残疾人国家专项补贴制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残疾人的殷切期盼,我国 8500万残疾人作为一个特殊困难群体,约占中国人口总数的6.34%,涉及近2.8亿家庭人口。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高、就业和增收难,在养老保障和服务方面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重度残疾人和残疾儿童,需要有特殊的政策,即“格外关心、格外关注”,需要有特惠保障制度,这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建成的问题。“普惠 特惠”是现代化国家构建残疾人福利保障体系的通行做法,也是当前我国试行残疾人补贴制度所遵循的基本思路。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要坚持这一思路,把残疾人补贴理解为最低生活保障的一种补充,不能因为残疾人领取了“特惠”补贴就失去其他社会保障权益。当前,要亟须解决残疾人福利“碎片化”问题,因为全国各省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在覆盖对象、资格条件、补贴标准等方面均不一致,导致了残疾人福利待遇方面的不公平。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财富不断积累,我国已具备建立国家层面残疾人福利制度的经济基础。同时,和谐发展理念已经融入各级政府的施政理念和政绩评价中,对健康公平的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扶助越来越受重视,国家应抓住这有利的契机尽快建立“残疾人国家专项补贴制度”,当前尤其要扎实做好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主要体现在:加大残疾人社会救助力度;建立完善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帮助残疾人普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优先保障城乡残疾人基本住房等四个方面。

二、把解决残疾人脱贫作为首要问题

贫困是我国现阶段残疾人最大的困难。保障残疾人的权益,目前最紧迫的是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城乡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还比较大。要打破残疾人“贫残交加”的恶性循环,需要从消极福利逐步向积极福利进行政策升级,加强对残疾人的社会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以增进残疾人自身的生存发展能力和社会融入能力,要从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及其家庭就业增收入手,具体来说:依法推进按比例就业和稳定发展集中就业。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应当带头招录和安置残疾人就业;大力支持残疾人多种形式就业增收。要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机制,残疾人创办的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优先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对其优惠提供孵化服务等;加大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力度。落实好国家《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把农村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纳入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和贫困监测体系等;切实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监察。加强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援助等。同时,国家应建立残疾人“就医、就业、就学”的具体制度、政策,创造条件让残疾人自食其力,通过以上举措增强残疾人“造血”功能,实现残疾人增收致富、体面生活、共享小康。

三、着力抓好残疾人的教育服务

    加快推进我国残疾人小康进程,其中抓好残疾人的教育服务,其重要意义就显得更为深远。目前,全国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对残疾人往往侧重于经济方面的帮扶,而忽视了残疾人作为社会公民应该享受的平等公民权利,忽视了残疾人同健全人一样拥有受教育和就业的权利。实现残疾人的小康应首先注重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残疾人的受教育水平。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关部门应从残疾人教育的现状和长远发展,优化特殊教育布局,从根本上为残疾人接受各级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也是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有8533名残疾人走进了普通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在加上1000多名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的残疾人,累计约一万名残疾人圆了大学梦。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陆续投入47亿元,实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新建和改扩建了1182所学校,基本实现人口30万以上、残疾人数较多的县都有一所特教学校。视力、听力和智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上升到72.7%,但还没有完全解决残疾学生学得好的问题。当前,要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七部门制定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及后续行动,力争在三年内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从72.7%提高到90%以上;要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切实保障贫困地区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同时特殊教育学校要普遍开展学前教育,对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积极探索对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等。

四、着力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工作

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儿童期是人的心理、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康复工作的最佳介入期。及时给予康复服务,可以使多数儿童重建生活自理、学习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儿童康复工作投入小、成效大,是根本改善儿童未来生存状况、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的永久性抢救工程。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些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其中2009~2011年,在中央财政支持下,中国残联实施了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包含人工耳蜗、助听器、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孤独症、辅助器具适配六个子项目,救助各类残疾儿童近6万人次。“十二五”期间,国家实施彩金项目、七彩梦行动计划等重点康复项目,为残疾儿童提供早期康复和辅助器具服务,预计将救助全国各类残疾儿童约40万人次。然而,这些康复项目无论是投入的金额和救助的数量都远远不能满足残疾人的需求,而且也未形成长效制度。当前,要着力提升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残疾预防、康复等服务,特别是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如制定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强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效控制因遗传、疾病、意外伤害、环境及其他因素导致的残疾发生和发展等。 

【责任编辑:管理员】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