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种继暗杀事件”与早良亲王怨灵作祟 -凯发k8国际娱乐网址

章林  >>  正文
“藤原种继暗杀事件”与早良亲王怨灵作祟
章林
2022年05月27日

宝龟十二年(781)正月初一,伊势神宫的上空出现象征吉瑞的祥云,朝廷于是改元天应。天应元年(781)四月三日,光仁天皇以生病为由发布退位宣命,代替他户亲王成为皇太子的山部亲王即位,是为桓武天皇。翌日,桓武天皇册立同母弟早良亲王为皇太弟;十五日,桓武天皇宣读即位宣命(奈良时代的退位宣命与即位宣命一般在同一天发布,自此退位宣命与即位宣命开始分开发布),同时追赠生母高野新笠为皇太夫人,并对文武百官进行叙位。同年十二月,光仁太上天皇驾崩。延历元年(782)闰一月,发生“冰上川继之变”。延历二年(783)四月,藤原式家的藤原乙牟漏(藤原良继之女)被册立为皇后。桓武天皇与乙牟漏皇后生有安殿亲王(平城天皇)和神野亲王(嵯峨天皇)。另外,桓武天皇与夫人藤原式家的藤原旅子(藤原百川之女)生有大伴亲王(淳和天皇)。

早良亲王因母亲是身份低下的归化系氏族,本无望立为皇太子,因而早在天平宝字五年(761)便出家,先后在东大寺和大安寺生活过一段时间。但他却做梦也没想到,父亲竟然登上天皇宝座,于是,一夜之间,身份由僧侣跃升为亲王(一般认为,正仓院文书等出现的“亲王禅师”便是指早良亲王),并最终被立为皇太子。

藤原式家由于受到“藤原广嗣之乱”影响,一度衰落。但自从藤原良继和藤原百川拥立光仁天皇即位后,式家的政治影响力不断上升。桓武天皇即位后,藤原良继与藤原百川相继去世,式家的藤原种继(藤原清成之子、藤原良继与藤原百川的侄子)得到天皇的极大信任,成为其心腹,官位迅速上升,开始在朝廷崭露头角。与藤原氏相对立的,则是以大伴氏为代表的贵族。

延历三年(784)五月,桓武天皇决定迁都长冈京,希望借此摆脱平城京以天武系为主体的势力,重新构筑自己的政治势力。同年六月,桓武天皇命中纳言兼式部卿的藤原种继负责营建长冈京。同年十一月,桓武天皇急迫地迁都尚未完工的长冈京。延历四年(785)九月,主导营造长冈京的藤原种继在监督营造宫殿时突然被箭矢射中,便于第二日去世。事发时,桓武天皇正在平城京亲自给即将前往伊势斋宫的女儿朝原内亲王(后来成为平城天皇的皇妃)送行。惊闻藤原种继被暗杀后,桓武天皇立即返回长冈京,赠藤原种继为正一位左大臣,并下令抓捕凶手。

短时间内便抓到了伯耆桴麻吕、牡鹿木积麻吕、大伴竹良等凶手。在石川名足的调查审讯下,得知暗杀藤原种继的主谋者是大伴继人与佐伯高成等人,而更大的幕后主使则指向了大伴家持。大伴家持是日本最早和歌集《万叶集》的主要编者,曾在“冰上川继之变”中受牵连,被流放出平城京。不久又被重新起用,担任负责专事皇太子教育的家政机关春宫坊的长官春宫大夫,兼陆奥按察使镇守将军。延历二年(783),晋升为中纳言。翌年,兼任陆奥持节征东将军。藤原种继被暗杀时,大伴家持已经去世二十多天。最终,大伴继人、佐伯高成与伯耆桴麻吕、牡鹿木积麻吕等人均被杀,已去世的大伴家持则被削去官爵。

皇太子早良亲王在代理朝政时(桓武天皇外出游幸),曾以佐伯今毛人为参议,但藤原种继认为不可,上奏罢免了佐伯今毛人的职位。因此,早良亲王十分憎恶藤原种继。由于和大伴加持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加之与藤原种继不和是众所周知的事情,由此皇太子早良亲王也受牵连。虽然早良亲王矢口否认,但还是在被软禁后遭流放之刑。早良亲王为证明自己的清白愤然以绝食抗议(另有不给水喝一说),结果死于流配的途中。桓武天皇接到弟弟死去的报告后,依旧不肯收回诏令,早良亲王最终还是以罪人身份被草草埋葬。

早良亲王很可能是冤死的。一方面,立早良亲王为皇太子并非桓武天皇的意思,而是其父亲的意愿,桓武天皇实际上更有意传给自己的儿子;另一方面,以早良亲王为首的许多朝廷重臣反对迁都,因此,桓武天皇假借“藤原种继暗杀事件”,在朝廷内进行一场肃清活动,排除反对派。

“藤原种继暗杀事件”平息后的延历四年(785)十一月,桓武天皇在位于长冈京南方的郊野,举行祭祀天神的礼仪。“郊祀祭天本是中国皇帝通过祭祀天神昊天上帝表现其统治正当性、正统性的重要礼仪,在桓武朝以前,历代的天皇从未举行过这种郊外祭祀天神的仪式。桓武的祭祀天神仪式似是为了向世人展现天智系皇统的正统性,以求政治上的安稳”。与此同时,桓武天皇于当月立安殿亲王为皇太子。可是,举行祭祀天神礼仪后,桓武天皇的身边却连续遭遇凶灾,且天灾不断。

延历七年(788)五月,桓武天皇的宠妃藤原旅子在持续干旱的灾害中撒手尘寰;六月,负责审理“藤原种继暗杀事件”的中纳言石川名足去世;七月,前右大臣中臣清麻吕去世。延历八年(789)正月,出现日食现象;九月,在征夷失败与饥馑相仍中右大臣藤原是公去世;十二月,桓武天皇的生母高野新笠溘然长逝。三个月后,桓武天皇的皇后藤原乙牟漏病亡。紧跟着另一位夫人坂上又子也西归。这些后宫的女子与朝廷大臣,并不都是长期卧病在床,大多是突然过世。以现代医学的观点来推测,很可能是脑溢血或心脏病之类的疾患。可是,对于一千多年前的古人来说,自然会想到怨灵作祟。

延历九年(790)九月,皇太子安殿亲王患病不起。桓武天皇命京都七大寺所有僧侣夜以继日地念经祈祷,却仍然不见效果。于是,桓武天皇想到了自己弟弟早良亲王的冤狱,派人到淡路岛清扫早良亲王的坟墓,并安置了专门的守墓人。可是,此后的一整年,依旧是疫病流行,饥荒不断,病死、饿死的人数多不胜数。

延历十年(791),疫病依然猖狂,饥荒依然肆虐,连伊势神宫都遭到盗贼侵入并放火,而安殿亲王的病症也是时好时坏。朝廷于是向伊势神宫派遣使者,一方面对伊势神宫进行修缮,另一方面向天照大神祈愿(后来康复了的安殿亲王亲自前往伊势神宫表示感谢)。原本为了摆脱平城京的旧势力才选了长冈京作为新都,没想到在长冈京竟惹来了凶猛的怨灵。

延历十一年(792)六月,桓武天皇命阴阳寮占卦安殿亲王久病的原因。结果被告知这一切都是早良亲王的怨灵作祟。在此之前,大津皇子、长屋王、藤原广嗣等人均是含恨而终,但并未听说他们的怨灵作祟(至少在官方文献中没有记载怨灵作祟之事,只有坊间传言)。此时,作为政治失意者的怨灵正式登上了日本的历史舞台,早良亲王也与后来的菅原道真、平将门、崇德天皇并称古代日本的“四大怨灵”。

桓武天皇听到阴阳寮也将箭头指向早良亲王,立刻派遣使者前往淡路岛整建早良亲王的坟墓,“奉谢其灵”。同时,下令严禁在坟墓附近一带杀生。可是,早良亲王似乎依旧夙怨不解,长冈京仍然灾异不断。于是,桓武天皇决定废弃长冈京这座“冤魂之都”,营建新都平安京,希望借此获得平安。

延历十二年(793)正月,新都平安京开始营建,其建城形制与风水环境据传正是为了制止早良亲王冤魂的报复行动而设计的,是“汇集了当时宗教家、咒术者、阴阳师的意见设计成封杀所有怨灵的咒术空间。”延历十三年(794)十月,新都还未建成,桓武天皇便率领大臣们浩浩荡荡地开始迁都,拉开了平安时代的序幕。

然而,即便是迁都到风水宝地,早良亲王的冤魂依然不肯罢休,桓武天皇的亲人还是不断离去。延历十九年(800)七月,桓武天皇下达诏书,追赠早良亲王为“崇道天皇”,同时恢复了井上内亲王的皇后身份(这也暗示了井上内亲王的“巫蛊之祸”是一起冤案,并且山部亲王本人可能也参与其中),并将二人的坟墓改建、升格为山陵,以期冀平息两个冤魂的愤怒。延历二十四年(805)四月,迟暮之年的桓武天皇再次下达诏书:“令诸国,奉为崇道天皇建小仓,纳正税四十束,并预国忌及奉币之列。谢怨灵也。”将早良亲王的忌辰列入国忌。不到一年后,桓武天皇驾崩,成为“直至咽气也没有退位的少数天皇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在早良亲王之前被追尊为天皇的皇亲共有三位:第一位是文武天皇的父亲草壁皇子,被追尊为“冈宫御宇天皇”,又称“长冈天皇”;第二位是淳仁天皇的父亲舍人亲王,被追尊为“崇道尽敬皇帝”,简称“尽敬天皇”;第三位是光仁天皇的父亲施基亲王,被追尊为“春日宫御宇天皇”,又称“田原天皇”。早良亲王与前面三位皇亲不同,他并不是因为子嗣成为天皇而被追尊为天皇。此外,“崇”字也值得注意。公众号“古典日本”的主理人泰明在和笔者的一次交流中提出,“崇”字跟“祟”字很像,可能是为了镇魂才使用“崇”字。有意思的是,另外一位同样因为流放并绝食而死的天皇的谥号中也带有“崇”字,即“四大怨灵”之一的崇德天皇。

总之,从桓武天皇直至临终前,始终费尽心思地安抚早良亲王的怨灵可以看出,早良亲王很可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不论早良亲王的怨灵如何作祟,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毫无疑问对古代日本天皇的统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新都平安京所显示的威严外观,使得皇威得以重建,并且作为日本的都城延续了千年;另一方面,在新都中能更加有效地抑制旧贵族势力,使得皇权得以重建,从而恢复了天皇在国家政治中的主导地位。桓武天皇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国家稳定发展,由此也成为古代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天皇之一。此后的平城、嵯峨、淳和与仁明等几代天皇统治时期,皇权继续得到巩固,政治也比较安定,而奠定这一基础的正是桓武天皇。可惜好景不长,经过“承和之变”后,随着皇权的逐渐弱化和外戚势力的崛起,皇亲的处境和天皇制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然,这是后话了。

本文以《古代日本皇亲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一章第二节第四部分为基础补充、修改而成。

【责任编辑:王晗】
北京联合大学教师,历史学博士,军事学博士后。
|
"));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