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稳定“三农” 基本盘,紧紧抓住三件头等大事 -凯发k8国际娱乐网址

陈新光  >>  正文
新时代稳定“三农” 基本盘,紧紧抓住三件头等大事
陈新光
2021年12月30日

面临百年大变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散发多发的局部疫情、极为异常的极端天气等困难挑战,新时代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必须紧紧抓住三件头等大事。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十三五”期间,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多年超过1.3万亿斤,棉果菜茶肉蛋鱼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主要农作物实现良种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6万元、增速连续10年高于城镇居民。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创历史新高,“粮稳国安”塑造了大国心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国土空间规划,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把 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保障粮食安全,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要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耕地上要稳数量、提质量,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明后两年每年要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500万亩,这是必须交账的硬任务,也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抓手。同时,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建设200个集中连片退化耕地治理示范区,开展保护性耕作6000万亩。制定实施打好种业翻身仗行动计划,开好头、起好步,启动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争取自主培育一批突破性品种。

集中力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当前脱贫地区要全面巩固好脱贫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国家设立了五年过渡期,五年过渡期最重要的任务,是守住坚决不能出现规模性返贫,这是一个底线目标。为健全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保持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为此中央层面33项衔接政策已全部出台,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集中支持,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目前,我国脱贫攻坚成果得到了巩固拓展。下一步,将重点做到三个聚焦:一是聚焦重点群体,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要将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及时纳入监测帮扶,适当放宽监测对象认定标准,简化工作流程,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有人管、管到位;二是聚焦重点区域,强化倾斜支持政策落实。对160个重点帮扶县要落实好已出台的支持政策,实施“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开展“组团式”教育和医疗帮扶;三是聚焦重点工作,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没有产业的振兴是一个空壳的振兴,也是不可持续的振兴。要促进创业,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要以创业带动就业。巩固成果要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高衔接资金和涉农整合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支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全链条开发,重点发展一批能更多带动就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同时,要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通过提升帮扶车间、优化公益岗位等多种方式,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确保外出务工数量稳定在3000万人左右。

积极稳妥推进全面乡村振兴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中央一以贯之地坚持“三农”优先,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基本都是有关“三农”问题的内容,这基本成为一种惯例。坚持“三农”优先,在许多政策倾斜、支持力度方面自十八大以来显得更加突出。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全面乡村振兴事业迈入了新阶段。

2022年是我国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关键之年,要在工作机制、工作方式等四个方面积极稳妥推进:一是在理念上,坚持为农民而兴。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必须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一件一件找出来,帮他们解决好;二是在目标上,坚持求好不求快。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过程,既不能等,也不能急,要拿捏好推进工作的时度效;三是在方式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文化和风土人情各异,乡村振兴不可能一种模式打天下,要从实际出发探索有效的模式、路径;四是在机制上,坚持自下而上、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关键是把农民组织动员起来,下决心建立好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机制,政府为主干的要把农民带上一起干,农民自己能干的要交给农民自己干,以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陈新光

2021年12月30日

全球化智库(ccg)特邀研究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
")); //]]>
网站地图